清廉故事9月第四期《剛直不阿治軍嚴明李棠馥》

時間:2022/9/12 10:39:54 來源:本站編輯 瀏覽:1065次

分享到:
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
【清廉晉城】剛直不阿治軍嚴明李棠馥


李棠馥,明末高平人,字子棻,號漢清,自稱韓山主人。清順治三年(1646)進士,歷任刑部河南主事、四川員外郎、湖廣督學、陜西督糧道左參政、四川按察司按察使、兵部右侍郎、戶部右侍郎等??滴醢四辏?669)籌措糧餉,領兵平息吳三桂叛亂,晉一品贈四世,淑人晉一品夫人。康熙十三年(1674),捐糧千石上佐軍餉,并手書囑子“猶以未報國恩為恨”。

理冤釋滯 懲惡扶善

李棠馥,明萬歷三十八年(1610)出生于高平城北村(今鳳和村)書香世家。其祖父李向春(字元甫)萬歷十一年(1583)任陜西西鄉(xiāng)縣令,在任期間,破陳規(guī),選人才,嚴治理,革除里甲私貼,節(jié)約開支,興修水利,治理澤河,開渠灌田;同時制定了一系列制度,表彰孝子,獎勵行善之人,懲治惡黨,提倡鄉(xiāng)規(guī)民約,清理多年積案,為民伸冤,平反冤獄,深受西鄉(xiāng)百姓擁戴。屆滿離任時,竟然沒有路費,只好借馬上路。送行的百姓數萬人,攔住道路挽留,甚至有人抓住車轅或躺在車輪跟前,送行的人中有人強留西鄉(xiāng)令官靴,脫靴后看見襪子都是破的,連腳指頭都露在了外邊。其父李濬慶,周急好施,孝友端肅,德聞閭里。

李棠馥從小聰敏好學,尤習武喜文。十四歲補學宮弟子員,明崇禎十二年(1639)鄉(xiāng)試考中舉人。清順治三年(1646)又考中進士,成為當時轟動朝野、震驚三晉的“九鳳齊鳴”(這次清初進士科考高平有李棠馥、張彥珩、龐太樸、畢振姬、張流謙、張汧、張翮、侯國泰、崔子明九人榮登皇榜)中之首鳳。

初授刑部河南主事,精研法律,注重訪查取證,使得多年積案真相大白;主張執(zhí)法者應寬恕為本,懲惡揚善,深受百姓敬仰。李棠馥在任刑部河南主事時,一天,他奉尚書之命到開封大牢視察,對發(fā)生在開封地區(qū)的一樁無頭案進行復查。在臨行時,尚書叮囑李棠馥,此案已經驚動圣上,在押的犯人屢次上訴,不停地喊冤,你一定要仔細縝密地審查此案,務必查個水落石出。李棠馥先是提審在押囚犯了解情況,又親自到鄉(xiāng)間微服私訪,還假扮測字先生到茶館酒店打探案情,調查取證。幾經周折,終于掌握了第一手資料,認為確是一樁冤案。殺人兇手疑是開封知府的侄子,而開封知府徇私枉法,嫁禍于人。在提審真兇時又遭到開封知府的百般刁難,由于李棠馥證據確鑿,抓捕真兇后,經審訊認罪,最終案件真相大白。開封百姓拍手稱快,刑部尚書大為贊賞,在皇上面前極力舉薦,順治皇帝龍顏大悅,傳旨提拔李棠馥任刑部四川司員外郎。在任職期間,李棠馥理冤釋滯,懲惡扶善,在各州縣連續(xù)平反了四五十個冤假錯案,不到兩年,就升任刑部郎中。

兩袖清風 心如明鏡

順治五年(1648)任順天鄉(xiāng)試考官,李棠馥主張嚴格考試紀律,考生不分貧富,平等公證,忌送禮說情,受到百姓贊譽。順治六年(1649)調任湖南督學少參,繼任湖廣督學,力主杜請托,抑奔竟,獎?chuàng)芎?,倡興古學等,盡力為國家選拔棟梁之才,贏得了三楚官員和百姓的敬仰。

李棠馥任職湖廣督學時,跨越黃河長江珠江,奔走武漢長沙廣州,地方大員對這位名震京城的年輕才俊刮目相看,常常有人來巴結他。李棠馥心如明鏡,兩袖清風,站得直,行得正,攜金帶銀送禮,一概不收,大擺宴席來請,一概不去,托人求情辦事,一概不理。李棠馥在長沙主持了一次三湘四水的考試,他嚴肅考試紀律,嚴懲舞弊行為,將不學無術、憑人代筆的某官吏的少爺趕出了考場,一時間引起軒然大波。湖廣巡撫前來求情,棠馥不為所動。然而,他發(fā)現一位山野鄉(xiāng)間的窮人子弟,竟然被一位考官偷梁換柱改了卷子,便親自找到這個窮孩子,當場讓他作文,果然曠世奇才,立馬拍板錄取,并將品行惡劣、扼殺人才的考官削職為民。充分體現了他公正無私、剛直不阿的優(yōu)秀品質。

此間,母故奔喪。李棠馥服孝期滿后,被朝廷補任為湖廣荊西道參議。時值清軍初定中原,國內局勢尚不穩(wěn)定,加上連年水旱災害,民不聊生。李棠馥一面為前方的軍隊籌措軍餉,一面關心人民疾苦,清理冤獄,修筑城墻工事。順治十二年(1655),李棠馥調任陜西鹽驛道副使。當時朝廷正有大量的軍隊屯兵漢中,羽檄四馳,要求緊急征調軍需,但是由于驛站和地方之間互相扯皮,一度使軍需供應出現嚴重不足。李棠馥通過調查研究,終于查清了其中原因。他認為“驛站有名無實,郵遞續(xù)命無知”,于是上疏皇上《條陳驛站疏》,建議將驛站之職交由各州縣辦理,得到了皇帝的準許。后遷任陜西督糧道左參政。順治十四年(1657),調任四川按察司按察使。在任間,主張緩刑息訟,深得朝野贊許,名噪一時,聲望京城。

軍紀森嚴 秋毫無犯

順治十五年(1658)六月,李棠馥調任兵部右侍郎。順治十七年(1660)年二月,受到順治皇帝親自召見慰問甄別,得旨褒諭:“才品與職任相宜”。逾年,以疾請告歸??滴趿辏?667),病愈補任戶部右侍郎。康熙八年(1669)正月,復任兵部右侍郎,成為朝廷的“樞府重臣”、二品大員。

期間正值三藩作亂,他恪盡職守,籌措糧餉,曾“捐千金佐秦,千金佐楚”,支援戰(zhàn)事。在平定三藩之初,他曾建議朝廷對蜀地要及早采取安撫政策,對湖南等戰(zhàn)略要地要多派重兵進行把守??墒强滴趸实蹖λ慕ㄗh未予采納。結果后來的戰(zhàn)事證明,李棠馥的建議是很有遠見卓識的。因為蜀地沒有做好安撫工作,吳三桂叛亂后,蜀地的官吏很快就投降了叛軍。湖南等戰(zhàn)略要地也因為兵力不足,也很快被叛軍攻占。給朝廷平定三藩造成了很大的被動。所以,后來湖廣布政使畢振姬曾說:“假使公未亂撫蜀,必不陷蜀”,“將亂,湖南開府必不先棄。湖南棄,師陷也”。對此,康熙皇帝事后也說“悔用公之晚”,“旦夕用公掌兵, 用公開蜀牽巴,摯降王有余……抑何煩西顧之憂至今乎?”“上果用公屬大事……何困之有?”所以在三藩平定之后,康熙帝便“川湖戰(zhàn)功未敘,先以公比侯伯”,下旨 :“原任兵部侍郎李棠馥晉一品贈四世,如其官,淑人進一品夫人”。

李棠馥任兵部右侍郎,平息吳三桂叛亂期間,帶兵軍紀森嚴,秋毫無犯。行軍時,他教育部隊寧可繞道多走數十里,也不能踐踏農田莊稼。軍中給養(yǎng)需要補充時,所征糧秣草料他都如數付給銀兩,決不欺壓百姓。平息叛亂回朝時,李棠馥率領部隊來到某縣城近郊。聞信前來迎接的知縣及紳士們,意欲盛情款待他和部隊。他卻說:“縣官好意已心領,可是部隊兵馬輜重繁多,不便打擾?!闭f罷,下令部隊不許進城,就地露營。知縣聽后說道:“大人勞苦功高,又是朝廷大員,理應好好歇息!”隨后提出請李棠馥一人進城,到縣衙去歇息。李棠馥婉言謝絕,與部隊一起在郊外帳篷里就宿。百姓聽聞此事后,大為感動,紛紛前來送酒送肉,熱誠勞軍。

樂善好施 淡泊名利  

李棠馥為人正直,淡泊名利,有沖懷雅量,無矜伐之色。早在明崇禎二年(1629)時,李棠馥父輩李濬德、李濬功、李濬慶等帶頭檄捐助餉,曾受到官府的褒獎??滴跏辏?674),告老返鄉(xiāng)的李棠馥聞軍餉不支,即捐糧一千石佐軍。并手書囑子“猶以未報國恩為恨”。

李棠馥與人為善,樂善好施,有扶貧濟困、賑災濟民的情懷。萬歷三十七年(1609),李棠馥的祖父李向春年過七旬,率子孫三代賑饑,以保一方平安。崇禎元年(1628),李棠馥父輩李濬德、李濬功、李濬慶等,以資助人解困為榮,同心協力賑災,使鄉(xiāng)親、同族平安度過災荒。此后,子、侄、孫遵循祖輩教訓,凡遇災年舍米,設粥棚煮粥賑災:凡得知有困難者主動伸出援手,凡有上門求助者多少必幫,不求回報。

康熙元年(1662),在家養(yǎng)病的李棠馥目睹高平水患之殘狀,憂心忡忡,急在心里,他常想怎么才能治理丹河,根治水患,確保一方父老平安?康照五年(1666)夏,靖江侯來蒞,李棠馥重提治河之策,并捐俸首倡,與伯方村畢振姬慷慨解囊,創(chuàng)修丹河石堤,次年初夏修建工程告竣,“水固河防,福及城社”。

李棠馥知識淵博,多智多謀,文武雙全,是難得的人才。歸鄉(xiāng)后,他以展閱經史、著書立說為樂,并開辦藥局,拯救民疾,為貧者治疾療傷不收分文;捐金修堤筑壩,根治丹河水患;捐金修廟、整修街道以及賑災等,深受同族和村人愛戴。著有《息園詩集》《古字匯編》(一卷)、《韻略易通》(二卷)以及諸多撰文,尚存世的有《重修高平縣儒學記》《條陳驛站疏》《高平縣志·序》(順治)、《創(chuàng)修丹河石堤記》《重修云月寺記》《重修前殿暨創(chuàng)修口洞山亭記》《一掬冰序》《重修成湯廟記》《重修昭烈帝廟記》《增修瞿縣閣記》等,以及部分詩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