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遜:不畏強權誓死護民
人物簡介
李遜,明代江西南豐人。景泰五年(1454)任廉州知府,正統(tǒng)四年(1439)進士,正統(tǒng)五年(1440)曾出任浙江嘉善縣知縣。
廣施仁政
明景泰五年(1454),李遜被朝廷提拔重用,任命為廉州知府。能到南珠故鄉(xiāng)合浦任職,李遜很高興。他很早就崇尚"珠還合浦",要效法東漢太守孟嘗,做一個對百姓施惠政的清官。
他是一個關心民生,體恤百姓,正直無私,不畏權貴的好官。此前已在浙江嘉善縣任了十年知縣,口碑極好。在嘉善縣談起李知縣,從衙門官差到平民百姓都會肅然起敬。眾人說,李大人操履清白、為人正直、機警有才、下不能欺;他待人寬厚和藹、愛民如子,為官尊重人格,廣施仁政。比如許多衙門審案,不問青紅皂白,動輒施刑打板,而且是"褫衣杖責",即脫下褲子打屁股,似乎這才能壓住犯人的氣焰。李遜審案,從不輕易對犯人用刑,遇到了非杖責不可,也不"褫衣"。李知縣尊重犯人人格,犯人也容易認罪伏法。治下百姓大多對他心悅誠服。故他治內(nèi)政績突出,嘉善縣政通人和。
李遜到合浦后,立即去瞻仰"還珠亭",卻發(fā)現(xiàn)建于唐代會昌年間的"還珠亭",屢經(jīng)兵火,早已焚毀。李遜馬上發(fā)起重建"還珠亭"和興建"孟太守祠"的號召,并捐出自己微薄的俸祿。官紳士民踴躍效法,很快重建了"還珠亭",還新建好了一座"孟太守祠"。
下不能欺
明朝時,皇帝昏庸,宦官專權。朝廷為滿足皇室奢靡生活對珍珠的需求,壟斷了廉州的珍珠采擷權?;实蹚幕蕦m中派出珠池太監(jiān),到廉州府監(jiān)管珍珠的采擷。
珠池太監(jiān)都是皇帝的親信。他們率兵鎮(zhèn)守珠池,征收珠稅,禁止珠民私采珍珠,卻自己組織大規(guī)模的采珠。這些宦官既有欽差大臣資格,又有錦衣衛(wèi)身份,大多狐假虎威,趾高氣揚,假公濟私,欺行霸市,魚肉百姓,無惡不作,成為廉州府的一大禍害。
廉州府那些地方官,要么畏珠池太監(jiān)如狼虎,對珠池太監(jiān)的"倚勢為奸,專權滋事"和"公私科斂,敲骨吸髓"視而不見,充耳不聞,以圖自保;要么與珠池太監(jiān)沆瀣一氣,一同壓榨珠民,借征收珠稅中飽私囊,使珠民雪上加霜。李遜到任時,珠鄉(xiāng)廉州府在珠池太監(jiān)和貪官污吏的蹂躪下,已是一片民不聊生的凋敝破敗景象。
李遜到廉州時,珠池太監(jiān)是譚紀。他是一個貪婪、殘暴、仗勢欺人的無賴,從被皇帝派下珠鄉(xiāng)起,就長期在廉州為非作歹,作威作福。
采珍珠是很危險的職業(yè),缺氧、寒栗、兇猛魚類和動物的襲擊,使得受傷致殘者、葬身魚腹者比比皆是。世人評之為"以人易珠"。本來廉州官府給珠民定的采珠珠稅比例是"官四民六",即珠民下珠池采得的珍珠,要上交四成給官府作珠稅,只能留六成自己支配。如此比例,珠民雖沒能擺脫貧困,還勉強能養(yǎng)家糊口。譚紀監(jiān)管珠池后,硬將珠稅比例改為"官六民四",實際是"譚二官四民四"。以官府名義多收的那兩成珠稅就堂而皇之地進了譚紀的腰包。
譚紀將珠民那兩成收入吞進私囊,口袋越來越鼓;而珠民少了這兩成收入,肚子卻越來越癟,連生計也維持不下了。更有甚者,誰采了珠,稅如沒按他的規(guī)定交或沒及時交,譚紀不是遣兵把他抓進大牢,就是綁來當眾杖責。身體稍弱者往往當堂就會被大棒打死。一時間,廉州官府的大牢人滿為患,合浦城外山坡增加了許多被杖責致死的珠民新墳。
譚紀還派兵封鎖了所有能通往珠池的路,禁止交不起珠稅的珠民自由進出珠池采珠,堵死了珠民的生路。他還放縱手下兵丁誣良為盜,強闖民宅掠奪財物。眼看譚紀到廉州巧取豪奪發(fā)了大財,本地的官員也紛紛仿效,巧立名目盤剝百姓。廉州吏治壞到了極點。珠民成了砧板上的肉,被任意宰割。他們大多數(shù)生活無著,紛紛逃亡他鄉(xiāng)。一段時期,廉州沿海"千村萬落盡蒿藜,白日無光鬼夜啼"。
李遜到任之后,面對這個爛攤子,深感棘手。譚紀那伙人是朝廷派下來的,他管不到,也惹不起。但對廉州府轄下的人和事,他可就要嚴加處置了。他在官府內(nèi)宣布整頓吏治,責令官員自報劣行,自己請罪;又到民間微服私訪,掌握百姓困難和官員腐敗情況,嚴厲懲處了一大批欺壓百姓的貪腐官員,沒收他們盤剝百姓的財產(chǎn),用來救濟瀕臨絕境的貧困珠民。廉州府逐漸吏治通明,正氣迅速上升。
李遜命人查清了被譚紀關在州府大牢里的犯人情況,發(fā)現(xiàn)全部是交不起過重珠稅的珠民,便打開牢門,將這些飽受冤屈的人全部釋放回家。然后他上書朝廷,陳述了要維護皇家的長遠利益,采得好珍珠進貢朝廷,必須保證珠民的微薄生計的理由。請求皇帝準許開珠禁,允許珠民自由采珠;減輕珠民稅賦,將珠稅恢復為"官四民六"。此疏很快得到皇帝準奏。
李遜仰慕孟嘗的德政,為政也取法于孟嘗。他施政行法,體恤百姓,從此采珠業(yè)漸見生機。離鄉(xiāng)背井的珠民聞訊紛紛回鄉(xiāng)。廉州的珍珠生產(chǎn)慢慢恢復了正常。
不畏權貴
李遜清楚自己是為民請命,得罪太監(jiān)譚紀遭到報復了,便在獄中寫下彈劾珠池太監(jiān)譚紀的奏章,向皇帝揭發(fā)譚紀在廉州草菅人命,杖殺無辜民眾,貪贓枉法,強入民宅搶劫財物的罪行。
廉州的珠民也向朝廷提交了告發(fā)珠池太監(jiān)譚紀在珠鄉(xiāng)貪污腐敗、魚肉百姓的訴狀。他們還設法及時將被害死的珠民的血衣送進監(jiān)獄,交到李遜手中,讓他當作證據(jù)使用。
皇帝同時看了兩份揭發(fā)彈劾譚紀的訴狀和奏章,將信將疑,只好下令將譚紀押解進京。
譚紀在朝廷巧舌如簧,百般辯解,使皇帝暈頭轉向,真假難分?;实壑缓脗骼钸d上殿當面對質。盡管帶著枷鎖,李遜一見雙手沾滿珠民鮮血的譚紀,深仇大恨涌上心頭。他把所掌握的譚紀在廉州所犯的罪行一件件向皇帝傾訴,并拿出被害珠民的血衣作證。
當聽說廉州因譚紀的罪行,珠民一度大批外逃,以致無人采珠時,皇帝也被激怒了。當即下旨將譚紀打進大獄;李遜維護珠民利益,恢復朝廷珍珠生產(chǎn)有功,速回廉州府復職。
深得民心
廉州百姓感念李遜不畏強權,敢于為民請命,造福廉州百姓的無量功德,稱其為"千古風高動儒紳"。廉州百姓將他列為"廉州三賢"之一,為他塑了像,供奉在"三賢祠"內(nèi),還在城東五里處修建了一座"愛民亭"和一方"紀德碑",讓他永遠享受廉州百姓的祭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