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義凜然方信孺
(方信孺像)
人物生平
方信孺(公元1177年—1222年),字孚若,興化軍(四庫總目作,莆田霞皋)人。年四十六歲。他才華出眾,未成年時就能寫文章,周必大、楊萬里見到后都感到很驚訝,認為是個奇才。方信孺以父親方崧卿恩蔭進入仕途,補為番禺縣尉。
盜賊搶劫海商,方信孺接到報案后,帶領人馬前往追捕。盜賊正聚在一起分贓,見有人來,惶恐萬分,紛紛想登舟逃跑。方信孺已派人將盜賊使用的船只運走,最終盜賊被擒,無一人漏網(wǎng)。
《宋史·方信孺?zhèn)鳌穼Ψ叫湃妗澳晟俜钍?,而以意氣折金人”作了高度評價,方信孺出使金國時大義凜然,不辱使命,面對敵人的威脅,視死如歸,置生死于度外,事跡遍見古今史籍,其大智大勇、憂國憂民、立志報國的精神被廣為傳頌。
方信孺由廣西提點刑獄改任轉(zhuǎn)運判官,其父方崧卿也曾任此官,父子先后同地同職,使其深為感慨,于是建世節(jié)堂,聿追先父美德,以示世代節(jié)操永葆。易祓特為世節(jié)堂書匾。現(xiàn)收藏于桂林市桂海碑林博物館。
奉使意氣折金人
據(jù)《宋史》記載:南宋寧宗開禧三年(1206年),年僅30歲、時任浙江蕭山縣丞的方信孺受命于國家危難之際,出使金國談判“和議”之事。方信孺胸有謀略,膽識過人,能言善辯,出使前雖為七品官吏,但對天下形勢卻洞若觀火。
當時金軍已侵占江淮地區(qū),方信孺行至濠州(今安徽鳳陽),被金軍元帥紇石烈子仁關押于獄中,斷絕薪火飲水,并以利刃威脅,企圖迫方信孺簽訂不平等條約,方信孺神色不改,從容應對,據(jù)理力爭,面對金軍元帥的威脅,方信孺無所畏懼,以其超凡的勇氣和雄辯口才將其折服,得以繼續(xù)北上。
方信孺抵達金國京都汴梁(今開封),金國丞相、都元帥完顏宗浩派人到驛所相逼,方信孺以史實反駁,駁得金人啞口無言。完顏宗浩親自出馬,陳兵接見方信孺,并威脅若不早日割地賠款,將率兵南下攻宋。方信孺不畏強暴,據(jù)理力爭,完顏宗浩理屈詞窮,無言可對,遂與方信孺達成了初步協(xié)議。
是年八月,方信孺奉兩國“和議草案”及“犒軍錢”三赴汴梁。不料金國反悔,并無理責怪方信孺,還揚言“莫非謂我刀不利么?”要挾之。方信孺聞變,鎮(zhèn)定自若,不為所動,面對金國提出增加“犒軍錢”等新條款,方信孺堅決不從,愿以一死報國。金人在同方信孺三次談判中領略了其膽識,便在復書中攻擊方信孺,要求宋朝更換使臣,妄圖從中漁利。
方信孺南返朝廷,面復權臣韓侂胄,此人官居太子少傅、太師、平原郡王、平章軍國事,權位在丞相之上,他想為自己在歷史上留下一個美名,便千方百計煽動宋寧宗北伐,開始時宋軍取得了一些小勝利,后來金兵反攻,宋軍慘敗,金國要求宋朝割地、賠款、稱臣、懲治北伐首謀。當韓侂胄聽到方信孺匯報金國“欲得太師頭顱!”時,惱怒至極,蠻橫無理地拿方信孺出氣,將其貶謫嶺南。
后來宋使赴金國,得知方信孺在談判時堅持寸土不讓之事,為其表功,宋寧宗于是下詔表彰。宋寧宗雖然庇護韓侂胄,但迫于金國和朝廷大臣的強大壓力,無奈之下只好處死韓侂胄。
(方信孺出使金國)
世節(jié)堂立顯廉心
從金國返回不久后,方信孺被任為肇慶府通判,改知韶州,移知道州。道州任上,力逐在郡里橫行霸道的土豪。嘉定六年(公元1213年),方信孺出任廣西提點刑獄,主管廣西刑事訴訟,來到桂林。轄郡中有數(shù)十年未判決的積案和因一事株連數(shù)十家的冤案,方信孺逐一分析案情,申報朝廷,很快結案;一日之內(nèi),釋放許多拘押很久的獄囚。還常常只身深入民間,訪問疾苦。不久,遷轉(zhuǎn)運判官,任內(nèi)稽核鹽課,撙節(jié)浮支,把節(jié)余的金錢用于整修學宮,擴大書院;關心僚屬、將校,遇有屬下亡故,必派人護送其親屬返回原籍。
巧合的是,就在二十年前,方信孺的父親方崧卿也在廣西任轉(zhuǎn)運判官。方崧卿是個飽讀詩書,德才兼優(yōu)的朝廷命官。他在桂任職期間,克勤克儉,忠心奉職,體察民生疾苦,曾參與奏革鹽法,使得當?shù)匕傩詹辉儋I貴鹽,為百姓謀得了利益,因而深得廣西百姓的擁戴。
二十年后,當方信孺到了當年父親方崧卿做運判時的桂林任同樣的職務時,心中的感慨是可想而知。為了彰顯其先父的優(yōu)良品格和政績,方信孺在城南永寧寺(唐名開元寺)修建方公祠堂,鐫刻《有宋紹熙廣西轉(zhuǎn)運判官方公祠堂之記》和祭文《方公祠堂迎送神曲》于城東龍隱巖和棲霞洞(今七星巖),并將廣西漕臺廳事(轉(zhuǎn)運使辦公之所)重新修繕,定名為“世節(jié)堂”,請來時居廣西全州的易祓(淳熙乙巳釋褐狀元)書寫世節(jié)堂扁額,磨崖于龍隱巖。
節(jié),乃氣節(jié)、節(jié)操。世節(jié),即世代保持節(jié)操之意。方信孺借“世節(jié)堂”來褒揚其父節(jié)操,以表達自己繼承父親優(yōu)良品格的決心。
方信孺所處的年代,正是南宋朝廷行將就木的末期,國家內(nèi)外交困。金人和蒙古人對南宋半壁河山虎視眈眈,邊事不斷;皇帝昏庸無能,奸臣當?shù)?;吏治腐敗,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。在“世?jié)堂”這三個大字中,方信孺對朝廷吏治腐敗風氣的不滿和對自己節(jié)操的珍視顯而易見。
(世節(jié)堂碑)